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中国历史 > 明清历史

明清历史

请前往分类设置摘要

明清历史

富可敌国的沈万三,其实也很可怜

在明朝历史上,沈万三绝对是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,《金瓶梅》里也曾说过:南京沈万三,北京枯柳树,人的名儿,树的影儿。”意思也就是说,沈万三在当时是人尽皆知的人物,想瞒也瞒不住,可见沈万三在当时的名声有多响。沈万三真的是富可敌国,富到什么程度呢,就连当时明王朝在南京十多公里的城墙,都是他出资修建的,此外还由他出钱修了街道......
小编 2023-04-25 935次浏览
明清历史

贰臣传是什么意思

按照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规范约束,封建社会朝廷中的在职官员一直以“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”作为自己最高的人生追求,但儒家传统文化中又讲究忠——忠君、忠国、忠社稷。所谓“忠臣不侍二主,烈女不更二夫”,在改朝换代之际,这些前朝官员们便陷入两难的境地,他们经常不知所措、无从抉择,究竟是忠于旧王朝,还是投靠新王朝?“......
小编 2023-04-24 866次浏览
明清历史

方孝孺简介

方孝孺(1357—1402年7月25日),字希直,一字希古,号逊志,曾以“逊志”名其书斋,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,故称“缑城先生”;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,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“正学”,亦称“正学先生”,浙江台州府宁海(今浙江宁海)人。明朝大臣、学者、文学家、散文家、思想家。方孝孺自幼聪明好学、机警敏捷,长大后拜大儒宋濂为师......
小编 2023-04-21 946次浏览
明清历史

都察院是什么地方御史是什么官职

都察院,明清时期官署名, 由前代的御史台发展而来,主掌监察、弹劾及建议。与刑部、大理寺并称三法司,遇有重大案件,由三法司会审,亦称“三司会审”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年)改前代所设御史台为都察院,长官为左、右都御史,下设副都御史、佥都御史。又依十三道,分设监察御史,巡按州县,专事官吏的考察、举劾。明代都察院不仅可以对审......
小编 2023-04-20 605次浏览
明清历史

多尔衮是怎么成为太上皇的

顺治皇帝福临之所以能够当上皇帝,就是因为豪格和多尔衮两人的势力相当,谁也无法做皇帝。可是,随着福临成为顺治皇帝之后,多尔衮的权利越来越大,豪格慢慢背多尔衮使计弄死,多尔衮一人独大。在这期间,福临跟多尔衮的关系究竟如何?随着多尔衮一步步的称谓福临的皇叔父、甚至太上皇?这究竟是如何形成的?福临的登极,既是有幸的,又是不幸的......
小编 2023-04-19 901次浏览
明清历史

董鄂妃不是董小宛,那董鄂妃是谁呢

据《清史稿》记载,董鄂氏(即董鄂妃)是内大臣鄂硕的女儿,董小宛去世那年,祖籍辽宁的董鄂氏已经年满十二岁。董鄂氏在顺治十年入选秀女,被指配给襄亲王。第二年,董鄂氏与襄亲王成婚,那年董鄂氏十六岁,襄亲王十四岁。襄亲王名叫博穆博果尔,是皇太极的第十一个儿子,顺治的同父异母弟弟。那么,董鄂氏又怎么会成为顺治的妃子呢?据当时在宫......
小编 2023-04-18 722次浏览
明清历史

地丁银制度:乾隆时国家人口骤增的因素之一

地丁银制度的朝代雍正初,令各省将丁口之赋,摊入地亩输纳徵解,统谓之“地丁”。先是康熙季年,四川、广东诸省已有行之者。至是准直隶巡抚李维钧请,将丁银随地起徵,每地赋一两,摊入丁银二钱二釐,嗣后直省一体仿行。地丁银制度的内容“地丁银”制度,是指清朝时实行的赋税制度。康熙时,清政府规定以康熙五十年(公元1711年)的人丁数作......
小编 2023-04-17 703次浏览
明清历史

东厂和西厂锦衣卫分别有什么区别

东厂、西厂和锦衣卫是明代在刑部、都察院、大理寺这三个司法机关以外设置的直接听命于皇帝,执掌“诏狱”的特务机构。锦衣卫,皇帝的侍卫机构。前身为太祖朱元璋时所设御用拱卫司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改设大内亲军都督府,十五年设锦衣卫,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。...
小编 2023-04-13 846次浏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