靖难之役后黄观为什么投河自尽

lg5466 2024-04-17
摘要: 黄观,字澜伯,又字尚宾,早年从许姓,明洪武二十九年恢复黄姓。池州府贵池县清江金墩人。黄观早年师从元末明初学者黄冔,自幼勤学,洪武二十四年(1391年),黄观中会元,殿试仍赐黄观第一,此后历任翰林院修撰、户部右侍郎等职。靖难之役后,黄观及其妻女投江殉难。万历二十五年(1597年)二月甲子,巡按直隶龚文选请求为黄观建祠、行赠录、表墓,得到神宗的同意。弘光年间,黄观被追谥为“文贞”。黄观(1364~14...

黄观,字澜伯,又字尚宾,早年从许姓,明洪武二十九年恢复黄姓。池州府贵池县清江金墩人。

靖难之役后黄观为什么投河自尽(图1)

黄观早年师从元末明初学者黄冔,自幼勤学,洪武二十四年(1391年),黄观中会元,殿试仍赐黄观第一,此后历任翰林院修撰、户部右侍郎等职。靖难之役后,黄观及其妻女投江殉难。万历二十五年(1597年)二月甲子,巡按直隶龚文选请求为黄观建祠、行赠录、表墓,得到神宗的同意。弘光年间,黄观被追谥为“文贞”。

黄观(1364~1402),字澜伯,又字尚宾,池州府贵池县清江金墩(今安徽省池州市平天湖风景区清溪街道上清溪联盟村,今为联盟社区)人。他的父亲入赘于邑城许氏,生下了他,给他取名为许观。他师从元末学者黄冔自幼勤奋、治学严谨,注重时论,不尚浮文。黄冔去世后,黄观越来越努力,他以忠义自许。

洪武二十三年(1390),黄观以贡生入太学,这一年,黄观乡试中举。后黄观入国子监深造,和他同住的人都对他的努力感到十分的佩服。黄观曾经绘制父母坟墓的图,并携带在身上,每次看的时候都流下了眼泪。

洪武二十四年(1391)三月,黄观应会试,中会元。是年四月,黄观复参加由明太祖朱元璋亲发策问殿试。他在策论中极力主张“屯兵塞上,且耕且守,来则拒之,去则防之,则可中国无扰,边境无虞”。从而深得朱元璋的嘉许,取殿试一甲第一名(状元),授翰林院修撰。此年,黄观虚岁二十八岁(《皇明三元考》作“三十二岁”)。

洪武二十九年(1396),黄观升任礼部右侍郎(正三品)。经朝廷恩准遂复原姓。

建文元年(1399),建文帝朱允炆改旧制,黄观任右侍中,参与重要国事奏议。是时,燕王朱棣自恃皇叔,态度傲慢,入朝不拜惠帝。群臣畏其权势,缄口不敢言,唯独黄观当面顶撞朱棣曰:“虎拜朝天,殿上行君臣之礼;龙颜垂地,宫中叙叔侄之情”,致使朱棣怀恨在心。后来,朱棣以讨伐齐泰(赐名)、黄子澄为名,号称“靖难”,起兵北平府(今北京),直逼南京。期间,黄观在长江上游督促各地赴援,当船行至安庆下游罗刹矶时,到达安庆时,燕王已经渡江进入京城,下令揭露左班文职奸臣罪状,黄观名列第六。不久朱棣搜寻国宝,不知所在,有人说已交给黄观去募兵了。朱棣下令,命官府追捕黄观,逮捕其妻翁氏及二个女儿交给象奴。象奴索取钗镯去买酒菜,翁氏便让其全部拿去,然后迅速带领二个女儿及家属十人,跳下淮清桥而死。得悉惠帝已死,黄观获悉金川门失守,叹道:“我妻守节操,必死无疑。”于是招魂葬于江上。然后下令将船开到罗刹矶,黄观身穿朝服向东拜别,在江水湍急处投江而死。

永乐元年(1403年),都察院副都御史陈瑛上奏,请求将黄观等二十九人进行追戮,朱棣道:“我曾经举兵诛的奸臣,不过只是黄子澄和齐泰他们罢了,如今你说的那二十九人(包括黄观)和他们不一样,既然食他(指建文帝)俸禄就要忠心于他,这件事以后不要再提了。”于是没有对黄观进行追戮。

弘光年间,黄观补谥“文贞”。在黄观的故居贵池上清溪建“黄公祠”,在县城复建状元坊;清末,在南京秦淮河畔建黄公祠;翠屏山发现的黄观墓是黄观衣冠冢。

侯泰,明顺德府南和县城人。府学贡生,历官礼部员外郎、刑部左侍郎、刑部尚书,官阶正二品。

靖难之役后黄观为什么投河自尽(图2)

侯泰,顺德府南和县人(今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),一生秉性刚直,光明磊落,常怀忠烈,坚守节操,为官廉明,不趋利,不避害。明建文帝即位不久,燕王朱棣发起“靖难之役”。侯泰力主抵御,亲自负责督运粮食和军饷,保证前方供应。后明朝首都南京被攻破,侯泰在回京救驾的途中被燕王朱棣的军队俘虏,因坚决不降而被害,忠义肝胆,官民同赞。

继昭为刑部尚书者侯泰,字顺怀,南和人。以荐举起家。建文初,仕至尚书。燕王举兵,力主抗御之策。尝督饷于济宁、淮安。京师不守,行至高邮,被执下狱,与弟敬祖,子,俱被杀。

亚历山大二世·尼古拉耶维奇(俄语:АлександрIIНиколаевич,英语:Alexander II;1818年4月29日-1881年3月13日),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十六位沙皇,俄罗斯帝国第十二位皇帝(1855年3月2日-1881年3月13日在位),同时兼任波兰国王、芬兰大公,沙皇尼古拉一世与皇后亚历山德拉·费奥多萝芙娜的长子。

靖难之役后黄观为什么投河自尽(图3)

亚历山大二世早年受到良好教育。1855年即位。在位之初与各国签订《巴黎和约》,结束克里米亚战争。鉴于严重的社会危机,着手开始社会改革,于1861年下诏废除农奴制。此外还主持多项政治改革,推动俄国朝君主立宪制发展。1858至1864年间,通过与清朝签订《瑷珲条约》《北京条约》及《勘分西北界约记》等,夺取中国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。1864年至1865年,先后征服浩罕、布哈拉、希瓦等汗国,确立对中亚的统治。1877年至1878年发动第十次俄土战争,获得有利的媾和条件,但由于其他列强干涉,被迫接受柏林会议的调停,使俄国对巴尔干的野心被阻止。同时,改革带来的自由化风气,导致了国内局势的混乱。亚历山大二世无法阻止日益高涨的革命团体活动。1874年后,革命者中的恐怖主义势力抬头,屡次策划暗杀沙皇的计划,最终使得亚历山大二世于1881年遭民意党成员刺杀身亡,终年62岁。

亚历山大二世进行的政治、军事、司法、教育、财政等方面的改革,对俄国的社会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。因下诏废除了农奴制,他被称为“解放者”。

茅大芳名誧,以字行。扬州泰兴人。他博学能诗,年少知名,有人写诗说:“陆机此日能为赋,贾谊何时复著书。”

靖难之役后黄观为什么投河自尽(图4)

洪武中以儒士应辟为淮南学官。三载后考绩入朝,因太祖召劝悦之,擢秦府右长史,并以董仲舒辅佐江都王为楷模勉励他辅导秦愍王朱?爽。大方对太祖隆遇感激不尽,益自发奋,对秦王劝诫不遗余力,还把自己所居之堂定名为‘希董堂’,方孝孺为之作纪,称赞大方:志意伟然,敦大和雅,不元不谄。后建文即位,擢右副都御史。“清难”兵起,大方认为朱棣此举不合伦理大纲,于是寄诗淮南守将梅殷:“幽燕消息近如何,闻道将军志不磨。纵有火龙翻地轴,莫教铁骑过天河。关中事业萧丞相,塞上功勋马伏波。老我不才无补报,西风一度一悲歌。”诗中天河指的是淮河。

燕兵初起,山东布政使铁铉抵挡着使之不能渡淮。梅殷为宁国公主驸马,当时为总兵官镇守淮安。大方所寄诗是希望他像汉丞相萧何、伏波将军马援那样建功立业,凭淮河之险阻遏燕兵南下。此诗辞意激烈,闻者壮之。建文四年,朱棣兵破南京,即帝位,逮大方入狱责问赠诗之事并劝其投降,大方不屈,与其子顺童、道寿、文生等一并论死,二孙死于狱中。

大方的著作,据《明史·艺文志》载,有《茅大芳集》五卷,此书在明代似未刊刻过,只有手抄本流传,至今已失传。今天所见是清抄本。弘治初,其邑人吏部侍郎储■始辑其遗集,并以希董为名。嘉靖中,世宗下诏旌表靖难死节诸臣,都御史刘梅国以其诗文授邑令朱■,使为刊行,名为《希董先生遗集》。始为五卷,后翻刻为二卷。

茅氏思想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忠孝伦理等正统思想十分严重,故其作品也处处表现了对儒家伦理道德的说教,有些显得极为迂腐可笑。在《次韵张仪曹绝句》里,他写道:“长揖蟾宫问素,清光好似隙驹过。自嗟白发叹年少,日有丹心日渐多。”表白自己随着时光的日渐流逝,对皇家的一片丹心却日渐增多,忠君之情明白可见。而在《宝忠堂记》这篇文章中,他阐发了关于忠的见解。认为重视地位和尽忠之间,尽忠更可贵。地位只给人带来一时一世之荣,无法福泽子孙。如果既有尊荣的地位又有尽忠之心,那么不仅自己连后世子孙也有享不尽的富贵了。

他的目的在于告诉有禄位的君子一定要“尽忠以居位”。茅氏重视仁义的说教,有时甚至视仁义为解决政治问题的不二法门。在《跋卞庄子刺虎图》一文中,他从卞庄子刺虎“恃力之强,用气之悍,而又鼓之以庄子之勇”,只会导致履险取败,得出结论“约之以礼,裁之以义,而后才可与有为”。又如《长城月》说秦始皇为抵御外来侵略而修筑长城,“一朝胡祸起沙丘,流祸直到长城头”,“前星灭彩将星落,纵横鹿马宫中游”,显然长城是抵御不了外敌的,“乃知长城之筑非奇谋”,茅氏建议说“要使仁义围中州”,“只今圣朝皇风被■陬,绝城向化如奔流”。以实行仁义之教来教化胡虏,从而解决政治的、历史的、民族的争端,这种立论十分幼稚可笑。

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:

作者:lg5466 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lishijiao.com/zhongguorenwu/1071.html发布于 2024-04-17
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历史角